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對付靈擾的方法--持定元首

遇到靈擾,有一點關鍵是「持定元首」。
所謂的「持定元首」在基督徒間的解釋就是堅定對「耶穌是主」的信心。舉例而言,我昨天傍晚受到靈擾,身體有點不 舒服的時候,我打不定主意到底是該靠自己的力量還是請人幫忙,這時天使就說:「信徒!持定元首!」我當下就集中心力專心想著主耶穌,很快地,我就被一股力 量包圍,那力量形成結界,將鬼靈及其咒語隔絕在外。
之所以沒有在第一時間持定元首是因為我身邊有個靈的總管,所以我猶豫該不該請他幫忙就好了。在很多時候,他為我 趕走了很多其他的靈,幫我接待靈的訪客,順便幫我管理那些想待在我身邊的靈。我很感謝他!不過關於這樣的靈擾,我想我可以和天使一起依賴基督的大能解決。 我想他也很清楚,所以第一時間他只是旁觀而已,反正我沒有真正的危險。
我想與持定元首同樣的概念也可以用在其他人身上,即使那個人沒有信仰。因為一個人集中的意志就會產生堅強的障 壁,只是精神要非常非常集中。對我而言,把心集中在主耶穌身上是最輕易的,而且,將心力集中在耶穌身上還可以得到耶穌的加力,算是一舉數得。一個佛教徒念 阿彌陀佛或者是咒語也是有效的,只要精神夠集中。這在我的朋友身上曾經得過驗證,不過他當時念的是很短的八字最勝大威德心真言,因為她說緊急情況只想得起 短咒。
另外,所謂的集中精神不是一邊看著敵人邊產生恐懼邊集中精神,而是那種不管眼前敵人,放下一切,只專心於持定元 首程度的集中。在與靈的爭戰中,恐懼是致命的,因為它使人無法專心。所以與靈戰爭時要有勇氣,相信自我意志的力量,以及相信只要我能持定元首,我所信的一 定會加力給我。
或許有人會想以「無我」來應對靈的攻擊,但那我覺得太困難了。如果不是平常就保持「無我」的修行習慣,事到臨頭時是無法運用「無我」的。不如在平常就好好地鍛鍊「專注能力」和「信心」吧!。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人自身發出的清淨光芒是對抗靈擾的好方法

前一陣子我的一個朋友因為羨慕他人的命運的緣故,心中起了妒忌和羨慕。她整天在想為何我不能跟那個人一樣,因此每天陷入煩惱。
她本來是一個擁有靈的清淨光芒的人,但是因為這樣,她靈的光芒暗淡了。 她平常是靠護法(她有修行)為她抵禦不良術士和惡靈的干擾。現在她的光芒暗淡,但護法沒有因此離開她。一周後,惡靈看見機不可失就群聚攻擊。護法戰鬥得很辛苦,但他們知道她內心的戰鬥才是真正的苦。
靈的壓迫和內心的痛苦讓她覺得四周暗淡、混雜,非常地不舒服。於是她尋找原因,她想或許是最近自己貪嗔癡熾盛的 關係。她便靜下心來,回想自己以前看過的經典的教誨。這時候視世間如幻的觀點對她很受用,她想:我所得到的都是暫時擁有,我不是這些事物的主人,毋寧的 說,我只是代替自然管理這些事而已,現在既然天覺得我不該管理某些事,那麼我也不該怨恨,反正那些都是暫時的,唯有我的靈命才是永遠的。
她想通之後,她的光芒就恢復了。那些惡靈看見她恢復了光芒就退去了。這時護法說:「幸好妳及時恢復了光芒,否則這些攻擊是不會停止的。」
因為這件事她告訴我:「雖然自己讀了很多經典,可是真正實踐起來還是有一段距離。其實惡靈算是我的逆增上緣,只要他們一來攻擊,我就知道我的修行有空隙,這也就是妳們基督徒說的破口吧!」
我也認為人要把破口堵住才不容易受靈擾。因為人本身發出的清淨光芒就是抵禦惡靈騷擾最好的對策。

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

業力

以我個人的認知,「業力」(karma)是因果下的定律。只要一個人的心對一件事產生了慾望,或者做了某一件事,都會產生「業力」。


 


生命是連續不斷的過程,我們的靈是永恆的。但我們可能穿上不同的「身體」。我們的靈首先穿上精微物質產生「靈魂」。靈魂再穿上粗的物質形成一般人現在有的肉體。肉體跟靈魂之間是靠「魄」聯繫,「魄」是肉體原始的生命能量。


 


「業力」使我們在每次的生命歷程中,穿上不同層次的身體。如果是一個得勝的基督徒,那麼依照保羅的說法,他在復活時會穿上與基督復活時相同的屬天的身體。另外依據印度教的看法,如果是一個決定要繼續輪迴到人間的人,那麼他會再度得到一個凡人的肉體。一個人出生時肉體的好壞以及這個人的天資,英文稱做talent,在印度教的觀念裡是由人上一個生命歷程的「業力」決定的。


 


沒有人能代替別人承擔業力。例如甲殺了人是事實,乙跳出來對法院說我代替甲坐牢,法院會同意嗎?功德也不能減少壞的業力,因為好的業力與壞的業力是不能相互抵銷的。舉例而言,我今天向甲借了一百萬,然後借給乙200萬,你能說我因為借給乙錢就不欠甲錢了嗎?


 


若人做了錯事產生了「不好」的「業力」該怎麼辦呢?最一般,各宗教共通的方法就是「懺悔」,請求被害人原諒不要來報復,另外要「寬恕」,停止找人報復。「懺悔」和「寬恕」是互相的,因為每個人都有得罪人的時候,只是這情節或輕或重。基督說「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臉就把右臉也給他打」,這就是寬恕。為何這樣有用?那是因為這樣雖然業力還是存在,但是由受害人報復的「作用」,因為你的原諒和懺悔的心意而減輕。只是「業力」在你的心中留下的殘餘,就是你心靈的純淨程度,會影響你未來在靈界或回到人間轉生的去處,並且影響你穿上什麼樣的「身體」。


 


我不認為人會轉生成動物。因為動物的心智能力不發達,以人類心智能力發達的程度,無論那人如何邪惡也不會轉生到心智能力比自己低的動物肉體裡去退化,讓自己無法在下一個生命歷程擁有「人一般心智能力的靈魂」。況且邪惡之人有地獄這樣的地方可以去,也沒有必要轉生成「心智能力不足以形成人一般的靈魂」的動物。但我相信萬物有靈,只是靈的發達程度不如人類一樣能產生智慧罷了。或許相信佛教的讀者不同意我的看法,但我還是要說,人沒有必要去追求心智能力「退化」的道路,無論是多麼自私自利的罪人。罪人自有該去的黑暗之處,但這黑暗之處並不是指在人間變成一隻動物。


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

住與無住

金剛經說的無所住與積極進取的生活並不衝突。


 


無所住是要人不要一直停留在先前做過的事的回憶之中。因為過去已經過去了,在吸取必要的經驗後,那樣的情緒就該放在一旁,因為,接下來還有很多事要做呢!


 


當然,回味過去的愉快或痛苦可能是人生的樂趣,尤其是老年人。但是,就讓回味僅止於回味就好了。如果這樣的回味造成不能止息的悔恨,那麼,你只是拿過去懲罰自己。我遇過的一個網友就很擅長這種事,她一直讓我覺得她是活在過去的。她沒有看見自己的未來可以在她的手中改變。或許,讓自己沉浸在過去的錯誤之中是脫免現在該做的努力的最好藉口。


 


疾病是讓人放棄努力的藉口嗎?如果能體會到無所住的精髓,就不會將眼光不斷地放在自己的不能上。我想我就是這樣子克服疾病的打擊的。醫生說我能恢復正常是非常難得的,我想這是我在能力退化後不放棄自己,拼命努力的關係,才能恢復得比生病前還好。


 


再說,無所住不是連努力這種事都要放棄的意思。不是要人做事的時候不在意結果,而是要能認真做事然後坦然的接受結果,檢討過後得到經驗就不再為這件事煩憂。因為過去的已經過去。只要未來別再犯相同的錯,就不需要為過去的錯誤悔恨了。同樣地,如果快樂的回憶會阻礙前往未來的腳步,那也該放下,別一直回味而耽誤正事。


 


無所住什麼都不在乎是不一樣的。所有的修行者都承認入世與出世有部分的衝突。這裡要說的是入世的修行者該有的無所住」的心。凡是在做事的當下沒有不「住」在當下的(或說是「定」),但是做完了事就該結束對這事件的注意力,因為這時「住」的時機已過,該轉換為「無住」了。


 


所以說「時機」是很重要的考量點。何時該有「住」,何時該有「無住」,要看時機,不可一概而論。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樣的規則,大致上就是「把握當下,別活在過去或未來之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