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長輩的教訓,他說有成就的人跟一般人的一個很大的區別是「有成就的人,失敗時會先檢討自己,而不是歸因於環境或他人。」
這一位長者,在一般人眼中應該算是成功的,因為他有高收入、美滿的家庭關係、健康、孝順且有成就的兒女以及真誠的朋友。
他在早年的時候曾經困擾於家庭關係的衝突,可是,他後來克服了。他說,這是因為他改變了態度。他經營公司曾經倒閉負債,但最後又浴火重生了,他說,那是因為他失敗的時候沒有歸咎景氣、合夥人,而是先看看自己犯了什麼錯。
他告訴我,他從這些失敗中得到的最大教訓就是「專注在自己能控制的事上。」以總體環境而言,不能受我控制的事很多,但你要怎麼突破困境?他說答案就是「自己所不能控制的事物就觀察它的演變,然後專注於自己所能控制的事物上。」人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了。這個長者舉例說他在股票市場上的時候,總覺得市場是多變的,但若有賺錢的機會溜走通常都能歸因於他個性上的缺陷,例如猶豫、過度貪婪。他操作股票並不全靠自己收集資訊,他參加了投顧公司,每當投顧告訴他該進出時,他就乖乖照做,因為他吃過不信任的虧(因為不信任導致未及時出場)。這就像是我們當主管的時候要學會信任下屬,但也不能完全不觀察下屬的行為。在這事上,股市跟管理原理有部分是相通的。「專注於控制能控制的自己,審慎觀察不能控制的環境,然後臨機應變。」
中國古代的論著《大學》有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可以佐證古代的智慧也要人從自身做起。不要老將事情歸咎於環境或他人。我也曾經遇過橫逆而無人助我,但我能站起來不是因為環境無人助我激發了我的鬥志,而是我從小的家教本是如此,無論當時是否有人助我,我都會站起來,我有這樣的自信。
雖然災難曾經讓我的朋友都跑光了,但我沒有因此憤世嫉俗、喪失對人的信任。我只是認為我當時的情形的確太過糟糕,依人之常情跑是正常的。所以當我復原後,我接受了他們的懺悔,因為我不強迫人有超過他所能的限度的行為。「律己以嚴,待人以寬」這是那位長輩告訴我的原則。
或許有人歸咎環境老是對他不好。某公司的董事長在企業內的演說中說過「你對世界越好,世界就會回報數十倍給你。」相信這是他的人生經驗,因為我看出他發出了溫暖明亮、令人愉悅的氣息,讓我相信這是真的。就我有限的人生經驗來說這也是真的,自從我痛改前非、待人以和之後,我覺得我周圍的世界都朝向我喜悅的方向前進,我的願望一一實現。這讓我認為「天助自助者」是確實的。我改變了自己的行為眼光,所以這世界也看起來不一樣了。